<<  < 2013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几点做法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不仅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也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提供帮助。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入门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如何优化初中化学教学呢?

一、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学生也会乐此不疲;缺少了兴趣,再重要的学习也会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因此,要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第一堂课我指导学生演示了两个化学小“魔术”:“清水变牛奶”, “牛奶变葡萄酒”,把学生引入了奇妙的化学世界。接着展示充了保护气包装的蛋糕、干燥剂等实物,还提出了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为什么水可以灭火?我们穿的衣服是什么材料做的呢?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其实都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就会了解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奥妙之处。开始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学习离子时,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让一个同学身上前面挂着一个气球,后面挂着一个写有“+”的纸牌,代表钠原子,另一个同学身上前面挂着七个气球,后面挂着一个写有“-”的纸牌,代表氯原子。“我是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钠原子”一边说一边扬一下气球。 “我是氯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氯原子”一边说一边也扬一下气球。“您好”、“您好”他们见面后又握手又互相问候。“我失去一个电子就稳定了”,“我得到一个电子就稳定了”,“给你吧!”“给我?”“啊!”“谢谢!”他们非常友好地谦让着,然后手拉着手一转身,就形成了“氯化钠”。我这样处理既生动又形象,同学们都觉得很有趣。

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

例如在进行单质和化合物的教学时,利用书本上的思考题引导探究:请同学们注意比较以下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组:氧气(O2)、氩气(Ar)、碳(C)、铁(Fe)、汞(Hg

第二组:二氧化碳(CO2)、氨气(NH3)、氯化铵(NH4Cl)、硫酸(H2SO4

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分析第一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象这样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而第二组物质都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象这样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利用好教科书上设计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如在讲授认识氧气这节课时,氧气的物理性质我只提示学生记住色、味、态、密度(跟空气比较)、溶解性。氧气的用途先让学生阅读,然后提问学生,学生就能说出氧气的五个用途。而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后归纳,再根据木炭、铁、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归纳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属于要精辟讲解的内容。这样处理突出了重点,时间充裕,最后还有约十分钟时间进行堂上练习,教学效果明显。

三、加强实验教学

 1.做好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例如在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时,让学生上台演示用酒精灯加热2mL液体的方法,很多同学认为很简单,都跃跃欲试,结果上台的同学手忙脚乱的,台下的同学很多偷笑,议论纷纷,有的说他没有用外焰加热,有的说试管没有与桌面成45°角……

又如有一次,学生在做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时,装药品时不小心把一些高锰酸钾撒在桌面上,试管口没有塞棉花马上就塞上带导管的胶塞,结果台下的同学马上提醒他们,收集满一集气瓶的氧气在移出水面时,手一松玻璃片又掉到水槽里,结果氧气“倒出”了一大半,两个做实验的男同学在慌忙中忘了把导管移出水面,就熄了酒精灯,同学们马上就看见水到流入试管的现象。我没有批评这两位同学,而是抓住这个机会,给同学们分析了没有及时把导管移出水面可能造成的后果。结果,单元考时,这个班的学生这个题几乎没有错的,因为他们对这个问题印象太深刻了。

2.适当选用生活物品代替实验药品

实验中适当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代替实验药品,并发动学生参与收集,制作,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用红砖粉末代替二氧化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也能够立即产生气泡时,学生会“哇哇”大叫;看到用自己亲自制作的净水器过滤浑浊的水得到澄清的水时,他们都露出惊叹的目光;当用自己找来的鸡蛋壳、石灰石碎片、水泥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出了二氧化碳气体时,他们兴奋不已;拿着pH试纸去测从家中带来的各种日用品的酸碱度时,他们是那么的认真,俨然一副科学研究的态度。还有,在讲“分子和原子”时,我预先布置学生回去准备两只塑料袋,一只装水,一只装空气用绳子扎好,让两只塑料袋一样大,在课堂上用来让学生进行探究。显然,装空气的塑料袋很容易被压缩得很小,装水的却不容易被压缩,这就说明了分子与分子之间有间隔,而且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小。学生想到他们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也能做实验,都非常兴奋,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3.利用多媒体清晰再现实验

由于一个班的人数较多,做演示实验时,往往只有前面几排的学生看得较清楚,后面的学生很多时候看不清实验现象,久而久之,后面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就会渐渐不感兴趣,而失去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可演示完实验后,再播放这些实验的视频或flash动画,加深学生的现象。如演示完木炭、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后,再播放实验视频,后面的学生说,看影片比看实验还要好看。一些有毒的实验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没有通风橱时,不能演示;还有一些有危险性的错误操作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开始时先加热后通氢气;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这些都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模拟实验,向学生展示实验的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

总之,提高初三化学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是多方面的。教师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运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论文 
  •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