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初中化学教师减负总结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它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损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减负”已成为现阶段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实现“减负不减质”的重要途径。

1. 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兴趣

(1)及时联系,培养兴趣的直接性如讲甲烷的燃烧时可联系家中的沼气。讲乙醇时可联系云南的假酒案。讲淀粉制酒精时,可联系本地农村的大米酿酒过程。讲肥皂去污时,可提问清洗衣服时水面上的漂浮物是什么等等。引导学生从化学知识角度去认识这些问题的本质,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兴趣。

(2)巧妙贯穿,提高兴趣的稳定性如学生在用了硝酸银溶液后过几天手指有的地方变黑了。学生感到很奇怪,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愉快的、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去分析、去比较、去实验、去研究、去发现认识对象的奥秘,从而使学生感到化学能学以致用,学习化学的兴趣趋于稳定,继而可提高教学效果。

2. 发挥实验作用,培养学习兴趣

 (1)变部分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边讲边实验既可弥补有的演示实验现象后边学生不易看清的缺点,又增加了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在初中化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都可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可让学生先观察颜色、状态,再做性质实验。学生通过独立的实验探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有利于技能的培养。

(2)改进一些实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有的实验稍加改进,即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碳与氧化铜反应可将碳与氧化铜用少量的水调和后涂在试管外壁上做,制成的一小块光亮的铜镜子。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可改成下面做法:取一根螺旋状铜丝,在酒精灯处焰上烧黑,然后移至氢气内,发现铜丝变亮。从亮和黑的变化过程中分析得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过程,这样可通过直观有趣的实验现象来强化学生对知识感知和理解,既达到了实验目的,又增强了实验兴趣,学生印象深,记得牢,学习效率高。

3. 运用现代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在《燃料和热量》一课里,课本内容多,知识点多,常规教学效果不佳。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先可用国庆阅兵式中飞机、坦克通过天安前的一段录像片引入新课,再把石油形成过程的资料通过录像介绍给学生。石油的分馏实验可通过电脑演示完成,然后再通过讲解,掌握有关知识。把分馏与石油产品的用途,我国石油发展情况等资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它象分子、原子、离子等知识的课都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现代化媒体的运用,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 创设愉悦氛围,巩固学习兴趣

教学即交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课堂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课堂交流是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行为过程。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是构成课堂交流的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变低的主要因素。课堂上精神饱满、感情丰富、用词准确、语言精炼、词汇丰富的老师,总能引起学生持久的注意力和兴趣。要随机应变,巧妙地运用幽默、夸张、形象、比喻等手法,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时恰当的诙谐比正经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另外,漂亮的板书,规范的操作,赞许的眼神,肯定的微笑都会激发起学生的感情升华和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全神贯注的形态、会心的笑也会给老师以鼓励。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学得轻松,老师感到教得舒畅,愉悦的教学氛围也就自然形成,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减负”与“增效”的统一变为可能。

5.精心选择课堂作业并认真指导解题。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课本、练习册上的题一定要精选,最好是自己动手出题,以避免学生机械重复做题,这样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减负增效。此外,还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一是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指导;二是加强规范化解题为训练。我发现许多学生解化学题目时,思路不清,过程紊乱,没有条理,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挖掘下去,一旦题型一变,就束手无策。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在这个薄弱环节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归纳出各类题的解题规律、解题格式,养成一题多解,解后体会的良好习惯。

要从根本上真正端正化学教学思想,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遵循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未来,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使化学教学呈现一片丰富多彩的景象。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